近日,世界顶级科技杂志《科学》在其中医药专刊中对麝香保心丸的研究成果作了专题报道(Science,2015, 347(6219 sppl),S40-S42)。该报道由第二军医大学和剑桥大学共同完成,文章不仅表明了麝香保心丸的科技创新已走在世界前沿,更证明了以麝香保心丸为代表的复方中药正在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文章总结了麝香保心丸在还原论和系统生物学思想指导下的研究成果,为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在还原论指导下,麝香保心丸中已鉴别了110个成分(70个非挥发性成分和40个挥发性成分)、22个原型入血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麝香保心丸的“化学指纹图谱”。
化学指纹谱不仅有利于麝香保心丸批次间的稳定性,为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还十分有助于活性化合物的解析。例如,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可减少胆固醇的生成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降低发生冠心病的风险;蟾毒灵是Na+,K+-ATP酶抑制剂,可增加心肌收缩力,也可防护心力衰竭时肾素-醛固酮系统的紊乱;肉桂醛(肉桂的主要成分)可通过抑制TRPV1和TRPA1蛋白促进血管扩张。
化学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化学基因组学研究中,以麝香保心丸对高度敏感的酿酒酵母杂合菌株进行干扰,通过分析调控的基因谱,并和已有的小分子药物干扰数据(谱)进行比较,从而使麝香保心丸的作用机制有据可循,有利于全面揭示它的作用通路和靶点。
美国的《科学》杂志连同英国的《自然》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顶级杂志,代表了人类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科学》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此次,《科学》中医药专刊的发行吸引了全球中医、中药界的广泛关注。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欧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国际一流研究机构和相关组织争相发表文章,为中医药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为中西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提供了有益的桥梁。可以说,蕴含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医药体系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高度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