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新华网》 新华社 者肖春飞
上海11月23日奥运专电(记)将于25日上午举行的2007“东丽杯”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近两万人参加,赛事组委会执行主任、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邱伟昌23日在此间表示,组委会为参赛选手编织了一张安全网络。
邱伟昌介绍说,今年赛事报名人数众多,超出预计,组委会因此更加重视安全工作。抱着对每一位参赛者负责的态度,制定了周全的救护方案。全程、半程马拉松赛的后半程每2.5公里备有一辆救护车,每500米配一名志愿者安全员,以期做到安全第一,车上除了一名配备通讯工具的急救医生,还有一名裁判员,便于及时向赛事指挥中心报告急救情况。
全程马拉松赛沿途每5公里处设一个医疗救护点,全部9个救护点都有医务标志,各配一名医生和部分急救药品,在起点南京东路步行街世纪广场、4.5公里终点静安公园和马拉松赛终点闵行体育馆还设有三个医疗救护站。邱伟昌说:“安排在沿途的检查裁判员、460余名上海交大医学院志愿者安全员、协助报告安全讯息和抢救情况的公安干警,共同为整个赛道织起一张安全网络。”
他说,在马拉松赛终点站,专门配备了医疗床位、氧气瓶、海绵垫、靠椅等设施,供参赛者休息和急救之用。“参赛的外国选手不少,组委会安排的急救医生既有涉外医疗经验又能用外语交流;对于特殊高龄的参赛选手,专门委派医术高明的医生紧随其后‘保驾’,直至终点”。
此外,组委会还给每位参赛者发放麝香保心丸一盒,以备保障急救之用,并为参赛运动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
根据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竞赛规程要求,参加马拉松赛、半程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必须年满18岁,坚持长跑锻炼,并经注册医疗机构医疗体格检查,证明身体健康、适宜参赛。
邱伟昌说,曾经多次参加本项赛事、今年95岁高龄的王家康,在组委会和家人的耐心劝说下,同意不参加高强度的马拉松赛,但他表示不参赛不等于不参与,他会为参赛者加油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