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文汇报》
随着冷空气的南下,冠心病开始进入了高发期。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存在发病率高、呈年轻化趋势。治疗冠心病有多种药物,其中中药在有效缓解心绞痛及改善心肌缺血方面独树一帜,目前,有超过70%的冠心病患者长期使用中成药。
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有很多种,但是大致可分为活血化瘀药和芳香温通药两种常用类型,但很多医生在使用当中常常混淆两者的区别。活血化瘀药的代表药为含丹参、三七、水蛭、蜈蚣等活血化瘀成分的制剂,从现代药理角度来看,具有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甚至溶栓的作用,也就是主要针对“血液”起作用;芳香温通药代表药常用的是麝香保心丸,含有麝香、苏合香、肉桂、人参、蟾酥等,具有保护血管内皮、阻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血管斑块等作用,近年还发现能够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通俗称为“药物搭桥”),可以概括为针对“血管”起作用。活血化瘀和芳香温通药物有着很大的不同,临床使用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加以选择。
以血液高凝状态为主的病人,常常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但许多人,包括医生对活血化瘀的副作用以及潜在的危险性不够重视,其实下列冠心病患者使用活血化瘀药应慎重:
1、冠心病合并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再加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等因素,此类患者极易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而长期使用活血化瘀药可以进一步抑制血小板凝集,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血管扩张。临床实践中也观察到,大量、长期使用活血化瘀药可以诱发胃肠道出血。
2、冠心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对于支气管扩张及空洞型肺结核,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要慎重,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要慎用或少用,以免诱发出血,在咯血期应禁用。
3、冠心病患者脑部检查发现有先天性血管畸形、动脉瘤等慎用或忌用活血化瘀药,以防脑血管破裂而导致脑出血。
其他如冠心病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患者,极易出现自发性出血,故应忌用或慎用。另外,有出血性脑卒中史或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也应注意活血化瘀导致异常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生,应用活血化瘀药时要注意随时监测如:血小板、出凝血指标、微循环指标等。
芳香温通药的代表药是麝香保心丸,顾名思义,主要由一些芳香类的药物如麝香、苏合香,以及温性药物肉桂、人参等构成。芳香药物具有走窜通脉的作用,温性药物肉桂又可避免冰片等寒性药物导致的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同时能够补气,防止芳香类药物长期使用引起的“散气”,而冰片可以快速扩张冠状动脉,所以麝香保心丸不仅快速缓解胸闷胸痛心绞痛症状,同时长期使用能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确保心肌血供正常,避免了活血化瘀药久服破气的弊端。麝香保心丸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胸闷憋气症状明显的病人较为适合,由于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小,尤其适合预防心肌梗死等危险的发生,除孕妇禁用以外,各种类型的冠心病患者都可使用。临床使用当中应注意,在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的过程中部分人可能出现唇舌麻木感,改为吞服即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