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摘自《新民晚报》 作者:陈浩
人多拥挤的大卖场内,一名老伯突然发病,瘫倒在地。超市员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他送到医院。目击者吴女士感慨,超市方面是尽心尽责的,但能否备些急救药物,在第一时间“救场”?
据了解,本市一些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大卖场、轨交车站、交易所等,急救箱的作用不可忽视,但心血管类药物却被“遵医嘱”拒之箱外。
突发疾病 老人瘫倒在地
昨天下午1时许,吴女士在杨高中路的易初莲花购物,从2楼坐电梯下楼时,看到几名工作人员围在一名老伯前。“他瘫坐在地上不能动,头歪着。几个工作人员扶着他,正在想办法。”
事后记者了解到,那名86岁的老伯在收银区外突然犯病,瘫倒在地,人“木”掉了。工作人员见状,立即兵分三路展开救治。一些人在现场扶着老伯,试图和他交流,“他眼睛虽然是睁开的,却不能说话。”随身的包内没发现联系方式,工作人员到他口袋中去摸,也没有找到自备的急救药。另一些人急忙拨打急救和报警电话。第三路则从超市备用金中拿出1000元,陪同随后赶到的急救人员,将老人送到附近医院救治。
令人欣慰的是,老人送到医院后,很快清醒了。据悉,他患的是冠心病类疾病,可能因劳累或空气闷热,突然发病。
店内药箱 只备创伤药物
上述这一幕令目击者吴女士心惊肉跳,“不知道老人会不会醒过来。如果找不到他家人,他家人要急死的。”这令她不免想到,如果急救车不能及时赶到,在这十万火急之时,店方能否先提供一些急救措施?“比如,当时老人并未昏迷,如果有保心丸,经他同意先行服用可能较好。”
老人转危为安,易初莲花工作人员功不可没。据店方有关人员介绍,他们员工在培训中都学过如何处理意外。遇到老人昏厥,第一时间通知110和120,并尽可能对病人采取一些措施,如掐人中,放到通风、阴凉的地方等。但至于是否可向病人提供急救药品,则表示,店内急救箱放于服务台,多以红药水、创可贴、纱布等创伤性药物为主,而“保心丸等药物需遵医嘱,不能乱吃,所以没有配备”。但店方很认同吴女士的建议,“以前在其他商场也看到过一名老人突然昏厥,好在药店就在商场内,紧急拿来心脏病药,才解了急。看来以后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急救药物 能否更加齐全
记者注意到,一些老人由于年纪大,抵抗力差,此类“突然昏厥”情况并非鲜见。比如在轨道交通站、交易所、棋牌室等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地方,因空气闷热、心情暴喜暴忧等,常容易引发意外。
轨道交通“三线两段”开通,人民广场站换乘大厅建起了一座“爱心小屋”,不但配备常用的人丹等,还考虑到在早高峰时段,有些乘客急着上班来不及吃早饭,腹内空空,容易造成血糖较低而晕倒,配备了糖果。但也有乘客提出,地下空气流通不畅,这对许多心血管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容易发生头昏胸闷,能否配备心脏病类药?
医生介绍,虽然老人突然昏厥有很多种情况,但完全可以准备一些针对心血管病的常用药,比如麝香保心丸、硝酸甘油、丹参滴丸等,由于是中成药,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