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医药经济报》6月23日出版
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扩张静脉和小动脉,甚至对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也有扩张作用,所以硝酸酯类药物广泛使用于由冠脉狭窄所引起的几乎所有心绞痛综合征的治疗中。但是, 硝酸酯类药物也有着不稳定、禁忌症多、不良反应严重、容易耐药的缺点,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表明硝酸酯类药物并不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且大剂量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对血管内皮将产生损伤作用,这些都限制了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所以在临床治疗中有必要寻找一种可以替代硝酸酯类的药物
传统中医药在我国的医疗历史中曾经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一些中成药被证实可以“救心”,麝香保心丸就是其中之一。
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与硝酸酯类无明显差异
麝香保心丸是防治冠心病的经典中成药,也是缓解胸闷、胸痛症状起效最快的中成药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服用麝香保心丸后,55.2%的患者在3分钟内生效,86.3%在5分钟内发挥作用,最快起效时间为30秒;服用消心痛后,62.7%的患者3分钟内生效,86.5%在5分钟内生效,两药作用基本相仿。所以,两类药物均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
临床禁忌证少,使用安全
一般来说,麝香保心丸应用范围较广,仅孕妇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而硝酸酯类相对禁忌证较多,如对硝酸酯类过敏、休克、严重低血压、伴低血压的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舒张压明显降低者(特别是右室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及缩窄性心包炎、肥厚梗阻性心肌病、青光眼、脑出血或头颅外伤、严重贫血、严重肾功能损害、严重肝功能损害。因此,对于已经明确或者暂时还不能确定患者具有硝酸酯类禁忌证时,麝香保心丸具有独特的优势,可长期服用。
缓解症状以外—麝香保心丸具有血管综合保护作用
冠心病防治的关键是血管保护,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不仅能够快速舒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长期服用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动脉壁炎症,稳定易损斑块,以及特有的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可以多环节发挥血管保护作用。
贾连旺等通过颈动脉超声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干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变薄,动脉舒缩反应性改善,说明麝香保心丸可阻遏、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曾群英等对15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治疗1年后发现,麝香保心丸组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需接受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术及再住院治疗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安慰剂组)(P<0.05)。
麝香保心丸是我国第一个以西医标准研发的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由麝香、人参、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及冰片组成,能显著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是第一个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中成药。
麝香保心丸不同于硝酸酯类,不仅能够缓解冠心病胸闷胸痛症状,长期服用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减少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望未来,中医药要走向世界,需在总结现有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较大规模的循证医学研究,为麝香保心丸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做出科学而详实的证据,使得麝香保心丸有一天能够进入冠心病的临床诊疗指南而最终造福人类。
附
对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以下情况可以考虑使用麝香保心丸替代硝酸酯类药物:
(1)对于明确硝酸酯类禁忌证及还不能明确禁忌证的患者;(2)对硝酸酯类药物耐受或耐药的患者;(3)对于硝酸酯类不良反应无法耐受的患者;(4)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可加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