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于1月27日《文汇报》
本报讯(通讯员王宝龙 实习生史博臻)几粒直径仅2.85毫米的麝香保心丸,如何具有抑制心肌梗死的“超能力”?第二军医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其药理机制主要是通过整体调整包括炎症反应、能量代谢以及心肌肥大等通路的代谢过程,从而抑制心肌梗死的发展进程。该研究结果发表在今年第一期国际著名系统生物学杂志《分子生物系统》上。
麝香保心丸一直被誉为人体心脏的“保护神”,对各种类型心绞痛均有良好效果。因为它是由七味中药组成的复方丸剂,成分非常复杂,所以阐明其作用机制一直是困扰该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问题。
多年来,由张卫东教授带领的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课题组对麝香保心丸“抽丝剥茧”,终于破解了它的“保心”密码。研究人员把大鼠分成正常组、心肌梗死模型组和麝香保心丸给药组,并对三个实验组的大鼠尿液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给药组从第3天起受到治疗作用,第7天明显远离模型组,接近正常组,待第15天已经部分与正常组重合。该实验在整体上考察了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并证实了治疗的动态性和时间依赖性。
另外,研究人员还注意到,麝香保心丸可逆转尿液中肌酸、尿嘧啶核苷等5个能量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由此证明,麝香保心丸能抑制心肌缺血导致的能量代谢紊乱,提高心肌能量的利用,增加能量供给,从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梗死程度,起到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